新生儿肚脐常见异常护理要当心
发布时间:2023年09月06日 点击:[9]人次
新生儿肚脐常见异常护理要当心
篇一:宝宝得了中耳炎的护理细则
中耳炎
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,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,在吸吮、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。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,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,常表现为烦躁、哭闹、夜眠不安、摇头或用手揉耳等。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,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。
预防
No.1母乳喂养
吃母乳的宝宝,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(lgG)和免疫球蛋白M(lgM)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,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。而用牛奶、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,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,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,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。
No.2正确喂奶
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。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,让宝宝平卧喂奶,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、过急,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,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,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。因此,预防中耳炎,需注意喂乳姿势,应该抱起宝宝来喂乳,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、太急。
No.3少擤鼻涕
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,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,引致急性中耳炎。
No.46个月大宝宝不宜用安慰奶嘴
芬兰专家在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说,半岁以上的宝宝使用安慰奶嘴容易患中耳炎。
居家护理
No.1勿信偏方
有的父母听信谣言,采用所谓的偏方,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,这是很危险的。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,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,长期刺激、腐蚀鼓膜,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。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,引起硬脑膜外脓肿、化脓性脑膜炎、脑脓肿等并发症甚至面瘫等,严重的并发症将会有生命危险。
No.2物理退烧
当确诊为中耳炎并用药治疗后,宝宝仍然有发烧的现象,需要父母随时测量体温并进行物理退烧,如果发烧超过38.5℃,仍需及时就医。
No.3给宝宝剪指甲
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,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,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,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,应给宝宝剪短指甲,避免宝宝抓挖耳朵。
No.4随时看护
宝宝得了中耳炎后,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,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。若耳膜穿孔,会有分泌物流出。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,耳膜会增厚且结疤,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,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,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。
篇二:新生儿肚脐常见异常护理要当心
胎儿在妈妈肚子时候,脐带胎儿物质营养的传送带。当宝宝出生了,脐带就会被剪去,断脐带处便成了新生儿的第一个伤口。肚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,容易受到感染。因此,妈妈们要细心护理宝宝的肚脐,把关好宝宝的生命口。宝宝肚脐可能会遇到的异常情况:
1、肚脐出血情况
刚剪短脐带时候,脱落的肚脐根部,可能会渗出一些血水,家长不用太紧张,这个伤口会像一般的伤口那样慢慢愈合。但如果宝宝经常大声哭闹,腹压持续增高,就有可能出现少量出血,在宝宝的衣服上可见到一点血迹。
但是,新生儿的脐部,若在接生时消毒不严格,或家长在护理时不注意,就很容易引起脐部发炎、出血、渗出、有脓液、脐轮红肿等症状。若有上述症状出现,尤其是脐轮红肿,有脓性分泌物,那就是脐炎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,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,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。更为严重的是,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,约有30%~50%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,病势凶险,死亡率高,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,如硬脑膜下积液、低钠综合征、失明、失聪、癫痫或痴呆等。所以妈妈对宝宝的小肚脐护理绝不能掉以轻心。
2、肚脐突出情况
肚脐也会发生疝气,所谓“肚疝”是指在小孩哭闹或用力的时候,肚脐会凸出的病症。正常的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,其肠道是膨出在脐带中的,在10周左右才会慢慢回缩腹内,腹壁也会逐渐密合。如果肚脐处的腹壁肌肉较薄弱,支撑力不足,当婴儿用力时会使腹内脏器鼓出,而形成脐疝。
脐疝气不具危险性,大部分的患者会在1~2岁内自行痊愈,所以通常不必开刀。若小孩大于两岁还没愈合,或腹壁缺损直径大于2厘米,或另有其他因素,就要考虑以外科手术来治疗了。
如何护理宝宝的肚脐
1、注意防水。在脐带的护理过程中,爸妈要特别注意保持脐部干燥,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湿。如果发现宝宝脐带布湿了,应该立即更换,不要用脏手、脏布去摸、擦肚脐。
2、注意观察。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,爸妈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。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,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。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,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。
3、注意消毒。
(1)每天洗浴后都要用75%酒精消毒,按时从脐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,不可以来回乱擦,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。
(2)新生宝宝脐带脱落后,在根部会有一层痂,痂脱落后,局部会有潮湿或者米汤样液体渗出,这时候爸妈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%酒精擦净,千万不要用龙胆紫涂抹,以免影响观察脐部感染情况。
如果发现脐根有肉芽、脓性分泌物、红肿以及臭味,脐轮红肿,说明已经发生脐炎,应该及早找医生治疗,以防病情恶化。
编辑的话:肚脐虽小,但是若稍不注意就会麻烦多多。为了宝宝的健康,妈妈们就要多加注意,小心呵护宝宝的“伤口”啦!
篇三: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(图)
别小看新生儿的脐部,若接生时消毒不严格,或家长护理时不注意,就会引起脐部发炎、出血、有脓液、脐轮红肿等。若有上述症状出现,尤其是脐轮红肿,有脓性分泌物,那就是脐炎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这是因为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,由于脐部感染时有细菌繁殖,细菌及其毒素很快就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。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,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,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。更为严重的是,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,约有30%-50%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,病势凶险,死亡率高,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,如硬脑膜下积液、低钠综合征、失明、失聪、癫痫或痴呆等。
新生儿一旦患败血症,临床症状极不典型,不像成人那样有高势,而是表现为少吃、少哭、少动或不吃、不哭、不动、黄疸加深,缺乏医学知识的母亲往往没有引起警觉。有一位母亲,孩子出生8天,吃奶很少,皮肤黄疸很深,不发热,不大哭也不大动,她还以为宝宝很乖,没有在意。过了3天,看看孩子皮肤越来越黄才着急了,抱去医院,医生问过病史要体检时,发现这孩子面色苍白,全身冰凉,心跳、呼吸均已停止了。面对如此情景,年轻的母亲悲痛欲绝,呼天抢地的大哭。
为了防止脐部感染,新生儿出院后,要从医院带回稀碘酒、龙胆紫、双氧水及消毒棉球等。母亲可用这些药给婴儿脐部消毒。同时尿布要勤换消毒,尿布不要覆盖在脐部,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。预防脐炎,最好能为小儿创造一个洁净的、近乎无菌的环境,母婴最好采用抗菌系列产品,如抗菌织物制成的床上用品、内裤、毛巾及婴儿尿布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