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视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> 时尚

科学育儿思维课教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是

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14日    点击:[1]人次

#教育# #家庭教育#

现在,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科学素养的养成,但也见过一些吐槽的家长说:“都忙成这样了,再搞什么科学教育,不是加重负担吗?”

其实科学教育和传统教育一点都不冲突,因为都是在培养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人。科学教育要培养的,是能够用科学方法整体处理事物的人,一个知情的决策者。

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(2018年)》数据显示,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,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.27%提升到2018的8.47%,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。

科学素养是什么?科学教育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?我们有幸深度访问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《第一次遇见科学》丛书责任编辑,幼教项目主管黄劲草博士,试着来解读一下,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。

关于“对不起农民伯伯”这件事

我们来看一个中国人应该都特别熟悉的场面:

有一天,孩子吃晚饭的时候,青菜一口没动,转身就想逃离餐桌:“我吃好了!”

善良的奶奶看不下了:“吃掉!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,你对得起农民伯伯吗?”

然后奶奶小声地嘟囔“啧啧,作孽,作孽……”

但是,为什么挑食和浪费,会直接和“对不起农民伯伯”对应起来呢?

《第一次遇见科学》的责任编辑黄劲草老师说:“现代社会中的孩子,可能都没真正见识过奶奶口中的农民伯伯如何耕种、如何收获,就在自己还没搞清楚食物从哪里来的时候,就先对不起一个自己还不熟悉的对象了。”

除了道德谴责和连蒙带骗,也许还有更加科学的方法。

“对待这个问题,也许有一个不同的处理方法。可以告诉孩子,我们吃的东西,一般都要经过自然生长和工业生产的过程。它们是从地里长出来的,都需要温度、阳光和水分,还要适当的保护,才能最后被吃掉。”

“食物到我们手上之前,经历了漫长的收获和运输过程。这个过程并不容易,了解了这些之后,孩子吃或者不吃,他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。”

我们要试着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,而不是强加一个道德概念。要相信,孩子能够基于事实,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
从科学素养说起……

谈到科学素养的培养。什么是科学素养呢?

黄老师说:“科学素养包含知识、技能、理解、思维习惯、对每个人的影响等等……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可能更加强调知识的那一部分,最多加一个技能。关于科学的思维习惯,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,科学对每个人的影响这些,谈的比较少。”

想想也确实是这样,我们小时候应该都上过一门课叫《自然常识》,现在学校里也有。这个课程的目的,就是让小朋友从小就接触科学教育。

比如说,我还记得以前上地理课的时候,老师解释什么是活火山、死火山、休眠火山。然后介绍一下,比如“火山是板块挤压的结果”,就结束了,这课就上完了。

现在回想起来,自己也确实掌握了一些关于火山的知识,也从视频里见识到了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观。但是,又怎么样呢?这个火山爆发,跟我有什么关系呢?

黄老师说:“科学教育,不是知识的给予,更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,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方法。”

从火山爆发中得到的……

有一次,同样是“火山爆发”的课程。黄老师要给一群5-7岁的小朋友上课。

课程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:

黄老师一开始就通过火山喷发的相关图片,引导小朋友一步一步地观察和思考。

小朋友也很聪明,不停地动脑筋,最后大家一起得出结论:

熔岩会变化,会开裂,从大石头开裂成小石头,再变化成土壤;土壤上会长植物,植物会开花结果,就有小动物来吃,小动物又被大动物吃。这时候火山爆发了,所有动植物就变成熔岩的一部分了。然后呢,继续这个循环。

如果小朋友的科学课上到这个份儿上,已经挺有深度了,已经知道自然界在循环了。但这节课到这里,还没完。

黄老师又问:“在火山爆发和熔岩变化的过程当中,哪些变化是瞬间发生的?哪些变化是缓慢发生的?”

于是,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,火山爆发是瞬间发生的,熔岩变化是缓慢发生的。

黄老师再接着问:“这些东西都在变化,那世界上有不变的东西吗?”

小朋友们陷入了思考和七嘴八舌的议论。

有人说:“桌子是不变的。”黄老师说你再想想,后来他一想,发现桌子好像砸一下也会坏。

后来大家讨论下来发现:似乎没有不变的东西。

认识自己,认识世界

小朋友们在沉思的时候,黄老师就推出了这节课的核心概念:变化是地球的常态。

有的变化是突然发生的,有的变化是缓慢发生的。突然发生的变化,人们是无法应对的,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。缓慢发生的变化,人是有办法应对的。

小朋友们一个个若有所思。

这才是一堂会提升科学素养的科学课,因为它让小朋友思考了,让小朋友发现了世界与他自己的关联。

把自己和世界放在一起,作为一个体系来认识,就是科学教育带给我们的,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方法。

一群5-7岁的小朋友,最后把这节科学课理解到这个高度,黄老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:“其实最初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,也没想到这节课会上成这样!家长和老师常常低估孩子的智力,高估他的学业水平。”

黄老师告诉我们,有一个妈妈说:

“我家孩子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科学教育之后,现在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,已经学会自己去想:这可能是这样的?也可能是那样的?孩子会有一些猜测,自己会去判断。”

最后拿《第一次遇见科学》的序言来做总结:

“我们相信,一个拥有好奇心、热情、勇于尝试、独立思考的孩子,将会懂得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,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并坚持下去。在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时,能做出自己的抉择。”

现代营销杂志

当代旅游期刊

商讯杂志